資料來源:周祝瑛(2000)。猪肉攤上的教育家。臺北:南宏。

 

 

 

十二年國教之我見

 

    在最近的一次「邁向公義的社會永續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台灣的教改與資源分配」座談會中,許多專家學者一致談到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在資源能否合理分配,尤其能否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為創意將是二十一世紀最具價值的東西。因此教育改革尤其需要發展下一代的創意。由於過去的教學大多是以老師為權威,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角色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今日的教師將如何調整角色扮演,協助學生去創新及取得知識,恐是當今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上述會議中,許多專家學者表示,台灣的教育改革問題出在缺乏創意,因為教師們習慣「教授」知識,而非教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以至於整個教育過程形成所謂「講光抄」與「背多分」的現象,缺乏創新改革的風氣。

 

    猶記得今年(八十九年)三月間,由於總統大選,許多教育問題被提出台面討論,其中又以「延長十二年國民教育年限」最受矚目。這個攸關國家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不但影響國家甚鉅,也可以說是牽動著未來下一代受教機會的發展;此外,對教育資源而言,更是相當大的挑戰。從歷屆教育部長的施政措施當中,可以看出自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實施九年國教以來,到民國八十九年,歷經數任部長,延長國民教育年限一直是施政的重點之一。從民國七十二年朱匯森部長推動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計畫,開辦延教班;七十五年李煥部長提出的延長國民教育的第二階段計畫;到七十八年毛高文部長提出的第三期計畫,都在積極研議國民教育延長為十二年的可行性。到了八十二年郭為藩部長上任之後,國內教育改革的

呼聲漸起,郭部長除了指示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之外,並開始推動完全中學及綜合高中試辦計畫等,作為日後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的基礎。而在八十五年吳京部長就任後,推動學制改革,規劃高職多元免試入學方案;到八十七年林清江部長公佈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繼續擴大辦理綜合高中、完全中學,推動高中、高職、五專的多元入學方案,並補助高中職校,以縮短公私立學校校際差距;研發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以取代傳統聯招制度。此外,也進行高行、職社區化的方案等。而八十八年楊朝祥部長亦針對教育基本法中,延長國民教育基本年限的議題,成立許多政策諮詢會和研究小組加以研議。到了曾志朗部長之後,由於多元入學方案的發展廣受社會大眾矚目,因此十二年國教暫時退居幕後作業階段。由上述歷屆部長施政中可看出,延長國民教育年限似乎是一種趨勢,但台灣目前的國民教育是否真正需要延長至十二年,而這十二年是否都屬於免費的、義務的、強迫性的教育,還是另有其他的作法,恐怕是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地方。

 

    根據政大黃炳煌教授的說法,目前所謂的「國民教育」,在國外並沒有類似的名詞,國內似乎把它解釋為強迫性的教育。所謂強迫就是義務性、人人都需要就讀,但「強迫」是不是就代表免費呢?這點恐怕要進一步討論。國內部份提出十年國教構想的專家指出,雖然九年國教實施至今已經三十二年,但由於缺乏一致性的整體評估;十二國教則因為茲事體大,牽涉到全體國民的受教權,且以國內目前社會的發展情況,延長國教至十二年是否為當務之急?十二年國教是否能提供國家的經濟發展及人力資源之所需?都令人質疑。

 

    台北市立師院吳清山院長曾就十二年國教在法規依據上的問題表示,若只是用教育基本法作為延長國民教育的法源基礎,其實是不夠的,必須在原有的國民教育法當中,重新制訂十年或十二年國教的規定。

 

    又如在財政問題方面,其實財務的考量是各界對十二年國教最大的疑慮,現階段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因應其支出?尤其是在九二一震災之後,災區的教育可說百廢待舉,在此同時,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負擔十二年國教的龐大支出?如何規畫經費來源?會否對其他經費產生排擠效應?這些都需加以考量。

 

    另外就師資來源,尤其是高中職的師資是否已經足夠的問題,都需要詳細加以評估。在課程設計方面,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及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程之間的關係如何,需加以釐定。尤其是九年一貫課程才進入實驗階段,如何另外去規畫高中階段的三年課程?課程如何兼顧學生的升學和就業需要?都是引起大眾疑慮的地方。

 

    最後是學校體制的改變,未來高中、職及五專的型態走向如何?而綜合高中和完全中學及其他類型的學校,將如何進行統整?都需要一個長期通盤的考量。此外對於學生入學學區的劃分,學生人口成長的比例及現有高中職的容量,也都需要非常精準的加以研擬。

 

    此外還有一部份人認為,既然十二年國教面臨上述問題,且在研擬三十多年之後仍無法推行,因此建議先以十年國教為主,採逐年調整的方式,向下延伸(即以小學前一年的幼稚園階段),這樣的好處為政府能夠提前介入私立幼兒學前教育的範圍,提供所謂的學前教育。由於目前私立的幼教機構佔了總數的70%,公立的比例相當少,且幼教的收費相當昂貴,對普通家庭而言是相當大的負擔。若能將幼教納入國民教育,不但可以解決幼教的問題,也可增加教育機會的公平性。所以有人主張與其開辦十二年國教,不如從十年國教做起。而教育部也曾經提出如下的方案,即傾向於前十年(小一到高一)免費,建立以高中為主的學區制度,採行「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流」的教育功能,讓前十年成為具有強制性的教育,教育內容不予以分流,可說是延緩分化,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的策略。

 

    此外,過去對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雖然多有討論,但是在細節部份並沒有完整的規劃,且每每因為教育改革運動者的反對及財務困窘等因素,而停留在紙上作業階段,尤其是這幾年來憲法修正刪除了教科文預算15%的下限保障,教育經費受到預算排擠而減少,所以有人擔心若十二年國教匆匆實施,將會重蹈九年國教的覆轍。另外,從十二年國教的研議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政府的迷思,值得國人加以注意。首先是認為延長教育年限,即教育量的擴充,就等於提昇教育素質,達成教改目標。其實教育質量的提昇,不能只憑延長教育年限或增加教育經費,尤其切忌政策臨時插隊或朝令夕改,以免影響已在推動的、具有持續性的教改措施。例如:前幾年提出的小班小校、完全中學及九年一貫課程等措施都還在推行、試辦中,需要時間去檢討與修正,突然又加入延長十二年國教,不但在資源上發生排擠,並很可能使全國各級學校的師長與家長忙亂、不知所措!況且,延長國民教育年限,是否意味著人民受教選擇權利的相對被剝奪?政府對人民控制力的延伸?這些疑慮尚有見仁見智的看法。更何況全世界將十二國國教列為義務教育者僅五、六個國家,可見世界上仍有許多先進國家不急於延長十二年國教,而是全心致力於現有教育水準的提昇!相較之下,早已延長十二年國教的北韓,反而是出於政治上文化的考量,與提高人民素質的理想相去甚遠。

 

    而且政策應有輕重緩急之分,俾教育資源有效分配。延長十二年國教必須是強有力且急迫的政策,這其中需要更全面、更精準的考量與配套措施,否則在目前震災地區之教育重建及全國校園建築總體檢等情況下,迫在眉睫的事項—教育經費在憲法條文及GNP中皆無明確數目保障的情況下,十二年國教的財源將會衝擊到現有教育政策的推廣與執行。此外,缺乏對既有的教育政策措施之反省、檢討與改進,難以喚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鳴。誠如文中提到的許多政策仍在實行中,但各自之間不一定相互連貫或互為配套,甚至缺乏共通的主旨目標,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改工作無法具體落實等流弊。

 

    無庸置疑的是,國民教育是培養健全的國民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國民教育年限的延長在許多先進國家也在進行當中,但大多是需要考量到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國民教育的延長一方面固然可以增加國民的基本能力,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讓教育更加正常化,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進而提昇全民的素質和國家的競爭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國民教育的延伸,也可能造成政治上政府介入人民教育選擇權的後遺症,像北韓就是一個例子。如果缺乏相對的配套措施,貿然的延長國民教育,不但增加國家和人民財政的負擔,對於原先有意提早就業的民眾,也因受到國民教育年限的限制,必須留在學校。對這樣的人而言,是不是另外一種的戕害?因此筆者建議,鑑於九年國教實施時間表的倉促和後來所可能衍生出的眾多問題,未來若有意實施十二年國教,必須要研擬相關的配套措施,且最好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討論。至於相關的措施,包括教育之外其他部門也需通盤納入考量,避免牽一髮而動全軍,俾將政策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以上是吾人衷心的呼籲。

 

 論文及著述     目錄自序